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能源转型是新形势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2014 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从全局

和战略高度为中国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发给 2019 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的贺信中指出, 能源低碳发展关乎人类未来,中国高度重视能源低碳发展,积极推进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革命。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全方位加强能源合作,维护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可持续发展,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中国能源革命战略方向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落实减排承诺。

可再生能源是未来能源系统的核心组成之一。过去 10 年间,中国和欧洲在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方面走在世界前沿,为大幅降低可再生能源成本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如今许多风能和太阳能项目已经具备与化石燃料发电项目同台竞争的能力,未来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全球范围内成本最低的能源。与此同时,继续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和融入现有能源系统,还需要系统性、创新性解决方案。

中欧能源合作平台项目(ECECP)的《支持中欧可再生能源发电建设》和《中欧能源系统整合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等两份报告,不但指出了当前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同时提出了向低碳能源系统继续过渡的措施建议。虽然中国和欧洲需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措施,但许多经验教训是相似的。稳定的政策框架、明确而积极的目标,对降低可再生能源市场风险、鼓励投资至关重要;电力系统灵活性、有效电力市场设计以及对所有技术开放的公平竞争环境,对于将可再生能源整合到电力系统中至关重要。

这两份报告是中欧能源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为双方政策决策者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报告中总结的经验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提供了借鉴,将造福全球绿色低碳发展。

 

王仲颖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所长


 

 

中国的水电以及新兴的光伏、风电装机及利用正在逐年增加。尽管中国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主要是光伏和风能)已经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但占比依然较低,而煤炭则依旧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占主导地位(2019 年占比 57%)。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风能和太阳能市场,但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主要是生物质能)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模式尚不明确。

中国和欧洲正携手努力推动绿色转型。欧盟委员会最近发布的《欧洲绿色协议》,使欧洲 27 国在多样化的政治、技术环境下走上了一条前所未有的、不可逆转的发展道路。除此之外,欧洲全面的能源政策、完善的并网整合和生产监管,以及透明和开放的市场,使其能够实现可再生资源的最优化利用并促进其增长。

可再生能源对于中欧双方来说都是优先发展事项,双方都在大力支持经济领域的低碳进程。目前, 中国和欧盟是推动工业、社会、运输乃至整个经济领域全面低碳进程中最值得信赖且处于领先地位的政治经济体。

尽管欧洲和中国在政治、经济、地理和制度体系方面截然不同,但相互交流双方过去几十年的经验, 将有助于为全球能源转型带来更广泛的政治和技术选择。与中国相比,欧洲在技术和政策模型方面具有历史性的时机优势,但各成员国的发展成果参差不一,政治和地理复杂性至少与中国相当,甚至更高。因此,中国或许可以借此机会,从欧洲的选择、成功经验、失败教训以及政治和技术选择的后果中吸收和借鉴。

近期的历史表明,欧洲在整合可再生能源和规划能源体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将支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欧盟 27 国一次能源强度的平均水平是世界最低的,只有中国的一半,这便是成功的有力证据。

尽管欧洲和中国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正如本报告及其结论和建议中明确概述的那样,但通过对双方能源系统的比较,可以得出明确的结论:受欧洲的经验启发,中国未来几年规划能源转型时,有一些明显需要考虑的因素。

其一,是需要在一个全面、整体和有长远考虑的能源系统中解决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问题,同时要兼顾技术、安全和可持续性,并降低整个能源价值链和能源部门(电力、热力、燃料)的能源强度。

其二,从欧洲的经验上看,要协调 27 个不同国家的复杂性,因为这些国家有着不同的政策和多样化的能源系统(法国使用核能,波兰使用煤炭,意大利使用天然气,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使用可再生能源, 等等),关键在于发挥系统灵活性和分布式发电的作用和价值,同时采取旨在优化整个系统而非注

重单个技术领域的发展方式。在此方面,中国应该参考的关键成功因素包括:电网监管和灵活性的作用、热电联产、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而非化石能源等。此外,中国还应在分布式发电系统中合理地融合应用特高压解决方案。

其三,是市场透明度问题。重点应放在终端用户上,他们应当能够通过“绿色”选择直接为低碳进程做出贡献,同时承担更高的电力、取暖和燃料成本。应使个人、商业及工业等终端用户发挥积极作用,并向他们提供选择能源的机会,同时对其进行适当的教育并了解他们的选择。为消费者赋能将有利于加速低碳进程。

其四,更好地加深对欧洲经验的理解和运用还在于发展生物能和氢能相关领域。这些已经在欧洲试行并采用的新技术将有助于缓解可再生资源的间歇性,加强中国的能源安全,促进循环经济,并通过开发用于生产沼气、生物甲烷和第二代生物燃料等生物质来促进减排。沼气和氢气正在成为交通运输领域低碳、提高能源系统灵活性和加速去煤的终级解决方案,甚至有助于预期实现 2015 年在巴黎作出的承诺。

其五,或许是讨论中最紧迫的一点,中国是否应该对欧洲企业真正开放市场,允许其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下开展业务,并通过创新试点和联合创新的方式开展合作。事实可能证明,这种方法或许是结合中欧经验使项目在中国落地的最佳方案。在这些项目中,欧洲企业可以在发展在华业务的同时推动知识和经验的转移。通过结合欧洲的技术、流程和监管法规,这将使中国能源转型得到切实的推动, 从而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有效解决方案。

本报告为理解中欧电力市场之间的关键差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清晰描绘了双方可以互相吸取的经验教训。报告采用了一种非常严谨的比较方法,提倡采用充分考虑当地差异且符合自身条件的解决方案。

我坚信,此份报告在中欧合作平台框架下必将有利于巩固和进一步加强中欧之间的合作。中国欧盟商会及能源企业会员将全力、积极地支持合作平台的各项工作,期待加强双边平等合作,开创互利共赢的商业机遇。

 

Guido D. Giacconi

吉多·贾可尼

中国欧盟商会能源工作组主席

In3act 商业战略咨询公司(北京)联合创始人

 

本报告由

Monique Voogt, SQ Consult BV 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时璟丽、钟财富

共同撰写

 

中文版 – PDF (24.9 MB), Kindle (mobi, 7.3 MB), eBook (epub,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