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共同推动可再生能源一体化

7月3日,中欧能源合作平台(ECECP)首个以可再生能源为主题的活动在北京举行,吸引了来自双方能源领域的200多名参与者。

欧盟驻华代表团能源和气候行动顾问Octavian Stamate在致欢迎词时表示:“欧盟和中国正在稳步迈向清洁能源转型,这似乎是我们双方面临的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和挑战。关键问题是我们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Stamate表示,为了实现这一改变,我们不仅需要适当的监管框架和足够的可再生发电能力,还需要有能力以更智能、更安全的方式管理未来的能源系统。Stamate评论道:“中国和欧盟是引领世界能源转型的完美伙伴,在应对共同挑战方面相互学习将大有帮助。”

 

 

 

中国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东介绍,中国已经走过了漫长的道路,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方面。截至2019年5月底,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能力达到744GW。李东说,中国在能源系统优化、技术发展以及装备制造方面也在迅速改善。2018年,中国有4家风力涡轮机制造商和9家光伏电池制造商跻身世界前10名。此外,中国稳步推进可再生能源一体化,引入更多的市场机制来解决削减问题,促进电网平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欧盟实践的启发,并得益于与欧盟的友好合作。李东还鼓励欧盟和中国的公司更多地接触对方的市场,并在未来开拓第三方市场方面进行更密切的合作。

 

 

据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副主任赵永强介绍中国正在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布式太阳能和海上风能将进一步释放其在中国能源供应方面的潜力;而在消费方面,中国不仅大力推进“太阳能+”战略,促进太阳能的跨部门利用和消费,特别是与建筑和农业行业,而且还积极在供热和交通行业进行电力替代。在这方面,欧盟在相关领域的成功实践和多元化解决方案值得中国学习。

 

 

 

SHI Jingli教授

自2016年出台《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革命性战略(2016-2030年)》以来,中国制定了中长期能源转型战略。为了保障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并应对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结构中所占份额不断扩大的挑战,中国已做出一些政策转变,朝着更多的融入电网,更多的将可再生能源纳入电力市场。据能源研究所SHI Jingli教授介绍,中国通过目标导向制度、去补贴、可再生能源消费保障、绿色证书等多种政策措施,致力于为可持续发展创造市场空间。建立可再生能源消纳长效机制。中国可再生能源工程研究院(CREEI)新能源部副主任Xin Songxu指出,这些措施使中国有望在2030年底前实现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占35%的目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电力削减明显缓解。

 

 

中国电力规划与工程研究院 (EPPEI) 部副主任Han Xiaoqi在活动中指出,电力系统中的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在地质上显得非常不平衡,华北和东北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自然具备良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条件。因此,中国也一直在电网方面做出巨大努力,建设和升级主要的跨区域输电隧道,将可再生电力从这些地区输送到东部和南部的负荷中心,这在电力系统的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整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可变可再生能源一体化带来的电力系统灵活性挑战,中国也一直在采取行动,实施更多参与电网规模储能的需求响应措施。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所副所长高凤在讲话中指出,智能运行和监测对稳定整个能源系统也至关重要。中国在能源数字化转型方面也取得了巨大进展,发展能源互联网,换言之,即互联网+智能能源,创新能源管理机制,探索更多跨行业解决方案,在以消费者为中心、分散的更大能源体系中整合和利用可再生能源。

 

 

来自中国机构的专家学者就中国整合可再生电力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作为了解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践的主题演讲,内容丰富,鼓舞人心。据ECECP高级能源政策专家Xiong Xiaoping表示,该平台将在冬季晚些时候举办另一场以欧盟实践和经验为特色的可再生能源主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