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加速淘汰当前的主要能源来源——石油和天然气,相关替代品的开发正在加快。俄乌冲突之后,液化天然气的竞争加剧,这意味着来源变得更加多元化,且不再过度依赖特定地理区域的供应。与此同时,全球各国都在争相开发绿氢和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等减碳技术,以减少污染最严重行业的碳排放。

中欧能源合作平台(ECECP)委托编写了一份新报告,对这三种技术在欧盟和中国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同时评估了它们如何融入两个地区的能源市场以及未来的合作潜力。

液化天然气(LNG)作为解决全球强劲需求和供应滞后矛盾的缓冲,创造了卖方市场。德国已迅速采取行动,用进口LNG替代俄气供应,并且正在计划建设新的LNG终端。东欧国家,如波罗的海诸国和波兰,很可能也会效仿。

与此同时,中国对天然气的需求正在增加,目前正优先打造27个LNG进口终端,以将其液化天然气进口能力高到每年1.2亿吨。LNG现在被视为一种战略资源,被用来稳定国家的能源供应,而不仅仅是对国内需求增长的回应。新的采购合同意味着中国将取代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国。

报告认为,中外企业之间已经建立的重要联系为进一步合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尽管氢能目前仅占全球能源结构的一小部分,但这个新兴产业将在改善能源行业的环境影响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并成为工业化国家的关注焦点。然而,来源于煤炭或天然气配合CCS技术产生的氢气,只能在过渡时期发挥作用。未来是“绿氢”的天下——即由可再生能源或核能产生的绿电电解产生的氢气。

中国和欧洲在氢能发展方面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法:中国优先考虑设备制造,而欧盟则专注于建立协调的监管和氢经济环境。尽管欧盟的氢经济起步很快,但中国凭借快速发展的补贴措施以及监管和立法体系,正在迅速迎头赶上。

中国的绿氢项目现在已经进入了万吨级生产阶段,国有企业已经开始推动氢能基础设施规划。随着中国制造产能的增长,氢能相关设备的成本和价格正在下降,并有望进一步走低,为可负担的全球绿氢产业开辟了前景。

欧盟正在积极打造“氢谷”(产业聚集区,将现有和未来的氢能应用结合在一起,但面临着许可流程过长、行政机构缺乏专业知识,以及法律框架不完善等挑战。

欧盟和中国都发布了氢能专项战略,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中欧在氢能价值链治理、支持性政策制定、脱碳和工业应用等领域的合作提供了绝佳机会。

报告强调了现在中欧之间建立创新型氢能产业伙伴关系的重要意义,以为双方合作打开机遇之窗,当认证和市场条件达到可接受水平时,这种伙伴关系将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

行业近期的发展表明,CCUS技术是安全、有效和可扩展的,被认为是世界能源系统脱碳的核心技术。它是唯一能够实现化石能源低碳利用的技术。在欧盟,27个成员国中有16个正在部署实施新一轮的项目。特别是,欧盟已经开发出将二氧化碳注入天然地下储层的技术。与此同时,中国也认识到CCUS的关键作用,但在实现CCUS项目商业化方面面临着挑战,包括碳减排成本高昂、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以及激励和监管措施不足等。

报告作者认为,中国目前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开发大规模一体化CCS示范项目;将CCUS纳入中国的碳市场;为中国所有大型固定排放源采用CCUS技术做好准备;增加对CCS技术研发的政策支持力度;以及减轻早期CCS示范项目的二氧化碳储存责任风险。

报告中包含了中国最近的液化天然气购销协议清单,以及中国的CCUS政策和示范项目的具体清单。

Helen Farrell
英文編輯, ECECP

中文版下載: PDF (7.12 MB)